技艺之外 I 中国艺术家王敏

V. 主持人 I 王敏I 布面丙烯I 130x170cm
技艺绝非艺术的全部。艺术家需要独特的态度和观点以激发省思的潜能。中国艺术家王敏最近的作品可作为一则全本示例。
中国青年艺术家王敏(b.1986)在她的最新系列“ V.”中诠释了一种她所谓的“基因多样性”。当我们为了追求更完美的后代而开始进行基因编辑修改时,我们(更确切地说是我们的曾曾孙)将会是什么样子。
王敏的作品可能使某些人震惊,而另一些人则质疑将这样的作品悬挂上墙的合理性。一位评论者称这些画中的面孔为“对未来的反乌托邦式想象”,而另一些评论者则将她归入了新波普艺术流派,甚至称她为沃霍尔主义者。然而,对于与艺术家同代的中国人来说,这些作品实则联系且诉说了非常深刻的真实。如果你看到王敏作品近旁出现的年轻人们,那么不多时他们就会开始进行集体自拍行为。

V.6 I 王敏 I 布面丙烯 I 130x190cm

V.1 I 王敏 I 布面丙烯 I 100x120cm

一道亮光 No.9 I 王敏 I 布面丙烯 I 60×60cm
现在仔细看。照眼的简明之下,藏着极尽精细的头发和衣纹。没有重复的图样。笔触无懈可击。细节精准。
再仔细看。起初几乎无法察觉的图案忽然显形为中国传统山水画。看起来是尽管掌管记忆的遗传基因已发生变化,水墨山川仍然留存。某个肖像的头发中营造出山水风景,而另一幅肖像的服装则表现出沼泽地景。
现在看得再近些。画面中的人直直看向你,尽管这凝视可能短暂使你失魂,但他们并不会如鬼附身。他们并非丧尸,并不会有什么歹事发生。这些面孔不会令人感到恐惧。他们的面庞仍然仿似我们的脸,尽管被包裹在已经改变基因的躯壳中。这不仅关乎血肉,更关系精神和意志。我们就是他们。
没有外星人入侵地球;在王敏的这些非凡作品中,我们看到了未来自我的可能。肉体,精神和遗传记忆仍然存在-我们作为物种在进化……这一切遐思都通过作品在缓缓散发。